Worlds through Me

性情愛

清邁買春記|I want to cum

在上次並不滿意的「買春」之後,我本來決意再也不做這樣的事情了。但在清邁,我還是充滿好奇地搜尋到了 Call-Out Girl (傳說中的應召女郎)的服務。買春,在泰國並不合法,但也不算是太地下的事情。除了在酒吧區域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穿著暴露,等待生意的女郎;稍加搜索,也能找到更「規範」的性服務提供者。 在搬進一個長租公寓後,我有了比較私密的居住空間。這日心中空蕩迷茫,於是終於又問了加了很久聯繫方式的那個中間人:"Which girl is available today? Who has better service mind and technique?" 對方推薦了一個叫做 Ying 的泰國女孩,看圖片頗為不錯,於是我很快就做了決定。女孩將於一小時後抵達我的住處。 我在清邁已經嘗試過若干次 Erotic Massage,即以性愉悅為目的的按摩服務。雖然 ProPlus
10 min read
思绪

礼物,商品,产品

本文想谈谈我最近关于三种不同又相关事物的思考: 1. 礼物,相对于商品的存在。 2. 商品,或者说商业。 3. 产品,或者说产品经理要做的事。 人们有形形色色的需求,但满足这些需求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无数的「求」和「求不得」,好像是生活的基本面貌。但当别人帮我们解决了一些挑战和困难,满足了某个需求,我们就说,这里有「价值」被创造了出来。 但至少我熟悉的世界里,大部分的价值创造其实都是「礼物」的范畴。也就是说,人们出于善意或者机缘,为他人提供价值,并且不求当下的,对等的回报。这种回报有时落实为「随喜」。在大理,「随喜」是很流行的价值交换方式,国内其他地方不常见。「随喜」意味着,你是否付钱,付多少,什么时候付,其实都可以,看看你内心对这份「价值」对你的意义的评估即可。这些方式看似奇怪,但是从佛教内观中心到维基百科,
5 min read
思绪

「第一性原理」与「知行合一」|Take it seriously

这篇又是特别「干」的,主要由思辨构成的文章。我已经发现,大家对具体的故事,尤其是「性·情·爱」更有兴趣,而不是抽象思考。但本质上我的脑袋里大部分时候都是思辨主导的,有时候觉得不得不写。文章可能很难读,但愿运思之间能给陌生的你以陌生的启发。 1 「第一性原理」本来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大致是指从最底层的原理出发,去推演更复杂系统的行为模式。后来被 Elon Musk 发扬光大,变得流行,用以说明他为何能在众多困难的领域都开辟与众不同的道路:因为他的习惯不是模仿他人或者遵循经验,而是先确立最本质的问题,然后从头开始推演解决方案。 坦白说,像这一类的话,类似「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本质问题」,从小到大耳朵也听出茧了。如果不是马斯克的非凡成就,大概再多一个「第一性原理」的新鲜表达,也未必会引起什么关注。另一方面,如果较真,看看这个说法的物理学根源,就会发现「第一性原理」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强大」:许多复杂系统根本很难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进行计算。就算量子力学对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准确的底层描述,
10 min read
思绪

理解他人|Take it the hard way

理解他人归根结底是很难的事情,因为人很复杂。所以,老祖宗也放弃了「从本质上理解他人」。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基督教的黄金法则「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共性都是放弃了对他人「真正的理解」,而是假设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从而暗示,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是一样的,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进而通过理解自己,「以己度人」,就完成了对他人的理解。这就是「伦理学101」的世界。 当然,还有伦理学白痴的世界:回想一下幼儿园最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玩具的家伙吧。 但「伦理学101」只是底线。行走江湖,光靠这个不够。于是,就需要对他人进行建模。从宏观的古典经济学的「众人熙熙皆为利往」的「理性人假设」,到更微观的为人处事逻辑,我们需要对他人最在意的事情有一个假设,以便更好的合作。例如方荣,就似乎将人假设为「做事的人」,最在意的是你最近在关心什么,做什么,以便为你牵线搭桥,连接你的上下游和潜在同侪。例如若韵,
5 min read
性情愛

泰国性器官按摩体验之二| ProPlus Massage

在见到这个按摩师真人的时候,我的直感不太好。她看上去远比照片魁梧,矮壮,职业性的笑容似乎透着一点嘲讽。后来的按摩全程,我们几乎没有交流。只有在我被挠得太痒受不了的时候,她发出一些或轻佻或狂浪的笑声。虽然这个按摩不能说是完全失败的,但似乎,某种连接并没有真正建立。但我之前并没有太意识到按摩需要这种连接。 这项按摩服务的名字叫做 ProPlus,听起来像是 iPhone 的型号。其实 Pro 是 Prostate,即前列腺的简称。ProPlus 的意思是,在一般的 happy-ending(打飞机结束)的基础上,还会加上前列腺按摩的服务。 关于前列腺按摩,坊间的传言是这样:前列腺高潮对于男性来说,和射精高潮相比,完全是另一个级别的快感…在前列腺高潮中,男性不会射精,但精液(其实主要是前列腺液)会从马眼大量流出。因为不射精,男性的前列腺高潮会持续很久,甚至可能像女生那样,获得多次高潮。 前列腺大致在直肠壁靠小腹的一侧,具体位置就不多说了。为了按摩到前列腺,以达到前列腺快感,一般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从外部按压睾丸到肛门之间区域,
10 min read
性情愛

泰国的性器官按摩 Lingam Massage,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首先是祛魅了过去的一次奇妙体验。曾经以为是热恋的缘故,才达到那种通过手和口,让我全身麻痹和战栗,几乎要昏死过去的性高潮体验。但这次通过 Lingam massage,通过毫无连接的按摩师的手,也获得了实质上类似的体验。换言之,这种性高潮的体验是可以通过专业的方式,可靠地获取的。 「可以通过专业的方式可靠地获取」,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至少,我并没有因此而格外兴奋或者沮丧。一方面,原先属于本雅明式的「灵晕」范畴的东西,似乎被拉到了地上,变成了不需要上下文,如同酒精,大麻一样可以预期的体验。但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性体验的切实存在,被发现和揭示了。这种性体验让自己自慰相形见绌(如果是 Masters&Johnson 在世,会怎么说明?)同样是唤起到高潮,自己用手获得的那种唤起程度和高潮强度,和 Lingam 按摩相比,完全不值一提。但自己用手解决的过程,不也是完整的性周期吗? 在实际的技巧层面,流程的层面,在要去培养一个专业的 Lingam 按摩师的意义上,究竟关键的是什么?另外,
8 min read
散文

Vitalik 的「模型」和我的「故事」

看了 Vitalik 回顾 Zuzalu 的文章。V 的文章明白晓畅,充满浓烈的理性主义气息。他很善于用新颖的视角和原创的模型来讲述一个其实也挺寻常的事情(例如「Web3大型网友见面会」这个事情,被说成了 pop-up city)。如果说要找一个马斯克所谓的「第一性原理思维」的代表人物,V 绝对算一个。 Zuzalu 期间可能发生了很多不同寻常的故事。但在 V 的文章里,不太看得到这些内容。倒不是说,因为这篇文章总体上是高屋建瓴的,所以不提具体故事也很正常。而是说,这里有个本体论问题。在 V 的世界观里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模型和三段论式的陈述,而不是故事(或者所谓的民族志)。如果他是故事本体论,那么即便不多说细节,也能讲出一些在故事意义上 Zuzalu 不同凡响的地方。我很熟悉这种「模型本体论」的思维方式,V 显然是个中佼佼者。但我自己在试图从「模型本体论」的世界观,
6 min read
思绪

理解禅修|It takes effort to do nothing

如果说,我的大脑就像一架飞机,而我的自我意识就像一个技术越来越高超的飞行员。非常讽刺的事情是,这个飞行员虽然会飞各种特技动作,却居然不会降落。它把「用头脑分析」当成一个理所当然的,甚至无法停止的事情。有句话说得好,It takes effort to do nothing. 这句话我也是在这次禅修后才明白的。禅修的方法是让这架飞机着陆,让攻城者收起武器。 作者的话:2023年1月份,我和女友在清迈的朗奔寺学习禅修二十多天。禅修期间,我的思维不但没有「冥想」,反而极其活跃,产生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以下内容是我让 AI 扮演一位对禅修很感兴趣的记者,对我访谈而成。 AI:你好,我很高兴能扮演一个记者,来对你做一个采访。我明白了你的要求。那么,我们就开始吧。请问你为什么选择在清迈的朗奔寺禅修?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 我:是我女朋友水光推荐我去的。她去朗奔寺禅修过好几次,强烈推荐这个地方,说这里就是禅修界的五星级酒店。另外就是我去年下半年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和变故,包括离婚,辞职,住院,
41 min read
学术

我们需要绝对的自由

1 相对的自由还是绝对的自由? 我们关于言论自由的讨论,经常会陷入一种无限循环的争论: 当 A 说,「中国政府不该管制公民的言论自由。李文亮医生预警未果,新冠疫情蔓延,即是言论自由受到压制的恶果」。B 立即可以回应,没有哪个国家有彻底的言论自由。凡例可从西方媒体小心翼翼避开政治正确雷区,民众口是心非很虚伪,到斯诺登和阿桑奇的的全球通缉。当 A 说「言论自由对于社会稳定和健康的好处,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B 立即反驳,「过多的言论自由也不好,乱说乱讲,谣言遍地,民众恐慌,社会效率低下,无法集中力量解决问题。」 仿佛做菜放盐,到底是应该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难有定论。 这些争论是一手生活经验,政治洗脑话术和政治现实主义的大拌菜。有趣的是,这些争论往往发生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里。我和诸多留学海外,术业有专攻的朋友交流发现,对方如果不是经受过系统的,西方色彩的社科教育,大概率会自然地捡起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来论说。简单斥责对方为「你被中共教育洗脑了」,「你是五毛」,反而会被视为「叫不醒的装睡者」。 只要我们持这种所谓中庸观点:「我们需要一些言论自由,也需要一些言论控制」
14 min read
思绪

AI 时代的创作|正被抹平的审美和创造的鸿沟

ChatGPT 横空出世,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试用过了。最初的震惊已经逐渐消退,但整个人类的科技史,无疑正在发生一次真正的革命。在这个所有科技巨头都在训练自己的大模型,而风投和创业者们雨点般跳入风口的当下,我想来讨论一些 ChatGPT 和类似的生成类模型,对创作和教育的影响。 我认为,AI 生成模型带来的一个重要改变,是抹平了审美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巨大鸿沟。本篇文章将详细讨论,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1:ChatGPT 抹平了审美和创造之间的鸿沟 ChatGPT(和 New Bing),已经是我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前不久听了一个很有洞察的说法,即真正的科技革命,对于用户的使用习惯来说应该是「不可逆」的。例如智能手机是一个不可逆的发明,一旦用过之后,几乎没有人会真正愿意放弃使用手机。而 VR 头盔则是一个可逆的发明,即便我试用过它几次,有一些有趣的体验,我仍然不会将其当作必需品。 ChatGPT,尤其是基于 GPT-4,可以联网查询信息的 New Bing,已经完全改变了我获取信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我几乎不再使用 Google 搜索了。
18 min read
学术

造梦的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与这个世界

前言 新冠疫情发展到今天,千禧一代熟悉的那个和平,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经济主导世界秩序已经濒临崩塌,不同思想的争锋愈发激烈,试图在此复杂事件中掌控于己有利的素材。 最初,在言论打压,官僚怠慢和疫情预警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似乎是自由派对权力的批评暂时得势。而后,随着欧美社会感染人数骤然攀升过百万,而中国的疫情「控制良好」,却备受海外媒体「攻伐」,国家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的话语渐占上风。后来,由于复工的情况不容乐观,底层工人的处境堪忧,左翼的声音也开始响亮。然而,在各方都急于兜售自己的理论时,一些更加基础的问题却被忽视了。 自由派,左翼和国家主义者,都同意一点:政治力量,无论是政府也罢,公民自组织也罢,是保护公民的福祉的工具🔧,而非目的本身。然而,生命是最重要的事情吗?比生命更加重要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却少有人回答。在这个问题不清楚的情况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成为政治正确🙆‍♂️,政治问题或变为正义问题:「应该由谁决定,谁付出怎样的代价,得到怎样的收益」。或进一步退化为公共管理问题:「哪种制度的防疫效率最高」。 🔧 差别在于,是以个人为单位,强调从生命,
60 min read
故事

一个不叫沐晴的妓女

本故事纯属虚构 门响了,房间长久的安静被打破。我去打开门。一个瘦削的女孩站在门外,单眼皮,颧骨突出,化着浓妆,几乎没有气味。我立即意识到,她和那个微信号发过来的图片没有半点关系。她看到我开门,眼里似乎略有惊讶,但很快收回目光,迅速走进房间。又回头看了我一眼,问道:“可以吗?” “可以。” “口和做都要带套,没问题吧?” “没问题。” 她放下手提包,迅速操作着手机,大约是在给皮条客或鸨母报备情况。我问她,“你叫什么名字,是沐晴吗?” 沐晴是最开始加我微信的人的名字,我觉得沐晴是个不错的名字,有点希望她就叫沐晴。“都可以。” 她回答说。 “那你就不是沐晴。应该怎么称呼你?” 她说,“你想叫什么都行。” 很快,她摆弄完了手机,开始脱衣服。我站在墙边,离她大约有两米远。她脱衣服的速度很快,眨眼工夫,就全身赤裸了。这时,我才开始仔细地打量她的身体。女孩不到一米六〇,臀部干瘪,髋骨突出,
6 min read
学术

关于人文学术研究的知行关系

以下是结合近期申请 PhD 项目,以及阅读阿伦特的《理解与政治》的一些思考。 汉娜·阿伦特:理解和政治 - 学人动向 - 科技动向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 ScholarsUpdate.com 1 人文学科不做实验,不创造知识,不解决实际问题。人文学科是关于「理解」的。理解以来自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关乎的是意义。和外在于我们的,客观的知识和信息相比,「理解」内在于我们。「理解」是在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后,回答“Ok but so what?”这样的问题 和其他学科相比,人文学科的问题意识更具有内在性。对于理工科来说,需要研究的问题既可以是实际导向的,也可以是理论性的,公认的,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难题。但人文领域的问题,本质上是学者自身创造的。 类似「人是什么?」这样的发问,
7 min read
影评

《石门》观影后记

《石门》实在是一部很慢的电影。和《路边野餐》那种虚实相间,偶有跳跃的「慢」不同,《石门》是流水账式的慢,事无巨细地慢。电影前进的动力似乎就是时间本身,而不是戏剧冲突的逻辑。而这个时间本身,又叠加了一层女孩的身孕。观众被置于女孩的身体变化中,看着种种疼痛和不适,从一开始的乳房胀痛,到腹痛,到大腹便便后的不知以何种姿势入睡。这些自然的身体的变化节奏掌控着电影的戏剧进展速度。不过,电影暗中用十月怀胎的节奏来推动一部主题是女性生殖的电影,或许可称得上巧妙。但个人还是不太喜欢流水账式的观影体验。对我来说,注意力需要有主次结构,需要有点「格式塔」的模式来把感官碎片组合成能认知的整体。 电影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对于一个有些社会经验的中国人来说,即便没有经历或者看到过类似的剧情,也会觉得「嗯,这是可能发生的,并且发生了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在这种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强大的「生活意志」和道德上的「混沌感」。「生活意志」是说,人们在遇到生活的变故之后,不会陷入消沉,而是会以一种很蛮荒,很乱来的方式应对。类似「生一个孩子来抵债」
6 min read
思绪

关于「当代艺术」的思考

相比古典艺术或者现代艺术,我其实更接受当代艺术。不过,不是所有正活着的艺术家都是当代艺术的门徒。在我看来,当代艺术大致有以下特点: 首先,当代艺术不「锁定」介质,不再那么「介质中心主义」。在传统艺术眼中,画油画和画国画的,是两个流派,有自己擅长的技法和艺术标准。而画画的和做雕塑的,更是两个全然不同的领域。但在当代艺术领域,一个艺术家可以横跨多种介质。总之,重点不是介质。 其次,当代艺术更强调「观念」或者说「思想」。一个艺术家通过不同介质,不同形式创造的一系列作品,探讨同一个思想问题。例如徐冰就一直在探讨「真实和虚幻」这一对命题,为此,他可以发明文字,制作装置或影片。结合前面,也可以说,因为当代艺术探讨的是观念,所以介质不必是中心。其中,行为艺术几乎完全不需要特定介质,因此是最具当代艺术特色的形式。而且,我发现最优秀的行为艺术实践,哪怕只是描述其想法,都能传递其艺术力量。例如,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的行为实践之一:一男一女身体外倾至不能平衡,
5 min read